星期二, 10月 30, 2007
諾貝爾得主 尷尬的發言
中國時報 2007.10.30
諾貝爾得主 尷尬的發言
郭崇倫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華生(James Watson)兩周以來的遭遇,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原來是為了新書出版,訪問英國,行前接受了周日泰唔士報訪問,結果引發強烈反感,原來預定的演講,接二連三被取消,甚至自己一手擴建的「冷泉港實驗室」都將他停職,最後只有宣布從此退休。
這雖僅是因為一篇訪問,但他在訪問中碰觸到種族禁忌:「對非洲的未來,(我)覺得十分悲觀,因為我們的政策都基於他們非洲人智力與我們是一樣的─但是所有的實驗都證明這個假設是不正確的」,他說他當然希望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任何人與黑人員工相處過人,都知道其實不是平等的」。
華生所指的是1994年充滿爭議的暢銷書《鐘型分布》﹝The Bell Curve﹞,書的兩位作者堅稱,從過去心理學家所做的許多智商(IQ)試驗中,黑人平均落後白人IQ約15點。
華生自己的是DNA研究,更讓他相信,舉凡癌症、禿頭,乃至肥胖、精神疾病,這些原來認為是後天環境、飲食與生活習慣形成的,結果發現都是基因造成的,「如果有人肝不好,我們怪基因,那如果腦子不好,我們怪學校,合理嗎?」,如果經由植入變造基因,可以治療疾病,那智力又何嘗不能呢?
在事後的「澄清」聲明中,華生並沒有否認講過這些話,全世界相關學界,也不意外,因為自豪「講真話」的華生前科累累,包括:「愚笨」基因,是可以篩檢出來的,胖子較難被僱用,因為他們缺乏進取心,太陽光與深色皮膚是拉丁情人性激素的來源,但沒有一項比種族更敏感。
對這樣的推論,全世界輿都強烈反駁,有的人直接挑戰「基因決定論」,稱先天與後天的因素,何者更重要,現在沒有定論,其實是相互作用的,甚至連何為智力?測量方法有沒有歧視?都仍有爭議。
但更多的人擔心這番話引起的效應,他們視此為政治上的「異端邪說」,鼓勵了新納粹或光頭黨,讓暴力排外找到學理依據。
華生最為挑釁之處在於,動搖了我們對「所有人生而平等」的信念,這樣一來,國家社會無須提供每個人平等的機會,學習環境不好、生長環境窮苦的少數族裔孩子,沒有「趕上」的機會,這違背平等與人權基本原則,更會動搖民主價值。
華生令人尷尬的發言,更提出了一些尷尬的命題:首先,人類基因圖譜在道德上,還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這項由華生領導開始的巨型計畫,後面有政府、醫療界、保險業界的強力支持,因為看到未來潛力無窮,但是倫理的爭議也非常大。華生本人今年七月才剛剛成為全球第一位畫出個人基因圖譜的人,他表示將會公布上網,消除大家對基因歧視的恐懼。
但除了一個人的所有基因已經可以測繪出來,人種與人種之間的變異會是下一個目標,在台灣,生醫學界一直在斷斷續續進行原住民基因圖譜的測繪,但遭到許多質疑,這是為了他們好,還是便於排斥他們?譬如發現原住民嗜酒,是因為基因決定的,保險公司會不會據此拒絕健康保險。
科學的進步,已經把我們推到倫理道德抉擇的邊緣;華生是個老糊塗,講出這些不該講的話,如果他企圖以諾貝爾獎的光環,讓人誤信,這是不對的;但作為科學家,職志就在追求未知的科學領域,打破過去的認知,如果被禁口,不能講出科學家所認為的事實,而讓眾口鑠金,積非成是,這也是文明的悲哀。
言論自由是需要保障的,不是因為社會無法容忍,就要讓他禁聲,優生學與種族歧視不可能因為不談就會自動消失,公開事實數據出來,進行辯論是最好的方法,民主成熟的社會,應該有這個能力可以承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