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10, 2009

The Machinist & Eagle Eye & Taken

IMDb



IMDb



IMDb

Dream Theater - Instru-Mental II: Your Brain on Our Music (1987)



1. YYZ
2. Metropolis, Pt. 1
3. Another Won
4. The Farandole
5. A Change of Seasons
6. Stars
7. Mission Impossible Theme
8. Light Guitar Piece
9. Long Island Sound
10. "Guitar Player" Spotlight II

星期日, 1月 04, 2009

恩惠與決裂 - 吳國楨和兩蔣關係


中國時報  2009.01.02
■人間---恩惠與決裂──吳國楨和兩蔣關係

黃清龍


 蔣介石曾說:「平生待人,未有如待吳(國楨)者。」這是實話。吳國楨留美歸國後,一路受到蔣的重用,卅歲就當上漢口市長;在艱困的抗戰末期,吳曾是蔣所倚重的陪都市長;在動盪的內戰時期,吳國楨主政上海表現出色,被譽為中國的拉瓜迪亞(La Guardia,1934- 1945年紐約市長)。四九年底國府撤退台灣、正當蔣介石處境最黯淡之際,吳國楨在美國力挺下出任台灣省主席,「時代雜誌」以他作為封面人物:一隻巨大的火龍張開大嘴想吞下台灣,旁邊醒目的吳國楨大照片,彰顯出他的砥柱角色。

 然而蔣、吳的蜜月期只持續到五○年代初期。一九五三年四月吳國楨辭去台省主席,前往美國定居。隔年,兩人關係正式破裂,吳國楨在蔣介石心目中也從「忠臣」變成「吳逆」,而蔣則成了吳國楨筆下,「愛權勝於愛國,愛子勝於愛民」的大獨裁者。

 蔣、吳激烈權鬥的過程,反映出五○年代國府撤退台灣初期,內外環境的複雜性。這段未解的秘辛,呈現在蔣介石日記上的記載內容,遠比外界所知的還要曲折、複雜許多。本文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最新開放的蔣介石日記(一九四六到五五年)內容撰寫,作者並參照美國國務院解密檔案及「吳國楨傳」等資料,以求其真。

 ■赤化前夕攜家眷遷台

 一九四九年四月,吳國楨因瘧疾復發,向時任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請辭上海市長,攜家眷至台灣。八月,美國政府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將大陸淪陷共黨的責任,歸因於「國民黨的倒行逆施和蔣介石的昏庸無能」,這對已然風雨飄搖的蔣政權無異是致命的打擊。八月九日,駐台北總領事麥克唐納(MacDonald)向國務院報告:「此間謠言四起,盛傳吳國楨將取代陳誠。」

 十月十日,吳國楨與麥克唐納見面。據國務院解密檔案,吳國楨透露以他為中心的一群國府文官,包括王世杰、董顯光、黃少谷等,堅持省府由文官主導,並將採取一系列改革,如新聞自由、自由企業,並給予台灣人更多政治權利。吳不斷強調他有能力說服蔣介石改變並接受改革,麥克唐納說,吳的說詞給他一個印象,即蔣介石將復出成為國府領導人,並把基地遷到台灣。

 十月底金門古寧頭戰役爆發,來犯的共軍被擊退。十一月三日,麥克唐納拜訪蔣介石,傳達美國國務院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這是一九四八年以來,美國官方第一次恢復與蔣接觸。這份文件對國府在台不當施政提出批評,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態度,要看「目前中國政府(國民黨)是否能建立有效行政而定」。十一月五日,麥克唐納接獲吳國楨告知,陳誠將被要求辭去台灣省主席職位。

 就在這個時候﹐國防部次長鄭介民應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電邀赴美訪問。十一月十七日﹐鄭在華府與美國前海軍上將白吉爾(Admiral Oscar Badger)會面。針對台灣防衛問題,白氏表達美方看法,希望台灣政府能代表各階層各黨派利益﹐而非國民黨一黨專政﹐如此台灣人民才能擁護政府。白氏並指出﹐吳國楨為主持台政之理想人選,如果中國政府能依此而為﹐美國將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換言之,美國是以蔣同意吳國楨出任台灣省主席,作為提供美援的條件。

 ■美國施壓蔣介石無奈

 關於白吉爾的備忘錄,據「吳國楨傳」記載,十二月上旬鄭介民從華府回到台北﹐先一步告訴吳國楨他與白吉爾的談話內容,隔天再向總統府秘書長王世杰報告,王以電報轉呈人在成都的蔣介石。蔣來電指示要王世杰和陳誠先做初步研究﹐陳誠不願讓位﹐與王商議由他續任主席﹐邀吳出任省府秘書長,實際負責處理省政。陳誠找吳國楨談了四個小時,遭吳婉謝。吳國楨拒絕的真正原因在於,早在十一月下旬吳陪美國參議員諾蘭(William F. Knowland)去重慶見蔣,路過香港與杜月笙見面時,杜就告訴吳,他聽蔣經國透露,蔣已決定派吳接替陳誠台省主席的職務。現在吳國楨又從鄭介民得悉美國支持他擔任台灣省主席,當然更不願屈就省府秘書長的職位。

 十二月七日,吳國禎拜會麥克唐納,告知他將出任台省主席,但要求如下條件:一、能建立一真正民主形式的政府;二、可自己選擇任命省府官員;三、掌控所有國營與省營組織機構;四、參加所有軍事會議。吳還告訴麥克唐納,蔣介石應會同意其要求。

 ■取代陳誠任台省主席

 蔣自成都返台後﹐十二月十一日下午聽取鄭介民報告白吉爾備忘錄經過﹐當天日記記載:「觀白之條件全為其國務院對中國問題失敗者卸責﹐並於余低頭認錯而後乃肯轉圜援助。美國外交行動無異幼童撒嬌﹐非予撫順善慰不可。余決將順其意而行﹐亦再做一次受辱與倒楣也。」

 十二月十三日,蔣與陳誠談對美政策及改組省府問題。陳誠十分不悅﹐最後勉強同意,但提醒蔣應注意白吉爾談話是否真的代表美國政府?蔣決先派吳國楨代理台省主席,「以試美國援華之態度如何。」當天蔣約見吳告知此一安排。吳國楨表面接受,私下卻向美國官員抱怨蔣的做法。據美國國務院檔案,十二月十三日當晚﹐吳國楨氣憤地告訴回任駐台總領事的艾德嘉(Donald Edgar),蔣介石不同意他所提出的接掌省府四點要求,目前只給他代理省主席頭銜,若一個月內能夠取得美援,才真除他。吳問艾德嘉在此情況下是否能夠在一個月內取得美援,艾氏回答說不太可能。吳表示將去電蔣介石拒絕接任省主席。

 隔天蔣改變心意,派空軍專機至台南接回正在向空軍官兵發表演說的吳國楨,告訴他將直接任命其為省主席。當天蔣自記:「此乃無異再冒險一次也」。十二月十五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決議,陳誠以「軍事繁重,勢難兼顧,呈請辭去台灣省政府委員兼主席職務」。

 ■提拔台籍掀人事風波

 十二月十六日,艾德嘉與吳國楨密談至午夜。吳不斷要求美國派顧問來台,艾德嘉認為可能性很低,吳十分生氣,強調惟有美國派員來,一切舊勢力才能去除,改革才有希望。艾德嘉認為吳的新政府是否穩固,現在預測仍太早。

 吳國楨上任後意氣風發,提出四大新政措施,宣布起用台籍人士,省府五廳中台籍佔三位,廿五位委員中,台籍十七位。三位台籍廳長是民政廳長蔣渭川、建設廳長彭德、農林廳長徐慶鐘。蔣、彭兩人因與「二二八事變」有牽連,名單公佈後,各方交相責難,特別是台籍的國代、省參議員,形成人事風波。十二月十九日省參議會開幕,隨即通過休會決議,以表示對省府新人事的抗議。

 吳國楨沒有想到事態會演變到如此嚴重,事後被問到怎麼會找蔣、彭擔任廳長?吳坦承他受了「白皮書」的影響,以為美國人提到他們,一定有相當的群眾基礎,結果他錯了。最後還是蔣介石出馬斡旋,僵局才化解。十二月廿四日蔣自記:「台省府改組﹐經過一番波折﹐總算妥洽完成﹐此一大舉實為冒險之最後一著。每念操之在己則存﹐操之在人則亡之句﹐不勝憂惶。國楨言行性情皆以依賴美國為唯一救亡之道﹐更是憂慮。」

 吳國楨接事後,託艾德嘉轉達美政府,希望美方履行諾言,從速援助。但國務院沒有正式答覆﹐且於十二月廿三日祕密通令駐外各使館人員不得過問台灣內政,吳國楨無法向蔣交代,十分懊惱。十二月廿九日蔣日記記載:「台灣省政府改組以後﹐國務院氣燄更漲﹐對我政府侮辱情形更難忍受﹐而其各種挑剔、刁難壓迫、斥責備至﹐竟將我政府請求其援助之事反置如罔聞﹐痛心盍極。」

 ■美方敷衍口惠實不至

 一九五○年一月五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強調美將不以任何方式干預中國局勢﹐不予國民政府軍事援助。隨後﹐國務卿艾奇遜補充說明﹐指根據開羅聲明與波茨坦宣言﹐台灣已經歸還中國﹐成為中國的一個省,美國無意在軍事上干涉台灣。

 美國政府聲明之後﹐一時人心惶恐。蔣介石急電駐美大使顧維鈞將一份備忘錄轉致美方﹐告以台灣正進行各方面的改革﹐並舉最近的改組省府人事等為證,請求美方盡速援助,以應急需。國務院官員先是敷衍一番,繼而又對顧維鈞說:「聞孫立人將軍擁虛名而無實權,吳主席亦因受軍事當局之牽制﹐不能盡量發揮其影響力,當予以實權云云。」

 美國的援助遲遲未來,國務院又點名要求蔣給予孫、吳實權,反而讓吳國楨處境更形艱難。一九五○年一月十四日,美駐華代辦師樞安(Robert Strong)向國務院報告與吳國楨夫婦私宴密談,吳十分心灰意冷,壓力極大,夫人勸他辭去省主席,但吳認為時候未到。

 五○年三月蔣介石復行視事,任命陳誠出任行政院長。三月十一日師樞安向國務院報告指稱,「台灣島內外質疑蔣介石復職的聲浪已平息,目前觀察重點是陳誠與吳國楨的關係。蔣介石似乎支持吳,但也擔心吳在海外有太高支持度,因此有可能以陳來制衡吳。」

 ■陳誠報復與小蔣掣肘

 陳誠當初被迫讓出省主席職位,對吳原就有心結,等到他升任行政院長之後,因行政院與省府職權重疊處甚多,陳透過政院各部會欲削減省府職權,兩人的對立遂告表面化。吳國楨向蔣告狀,請求辭職。四月廿四日,師樞安與吳國楨晚餐,吳對自己的職務很悲痛,對台灣前景亦悲觀,認為撐不過明年春天,私下討論家人申請簽證前往美國的可行性。.

 除了與陳誠的鬥爭,吳國楨還要面對以蔣經國為首的特務系統的干擾。一九五○年三月,蔣經國接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兼轄「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統一指揮所有黨政特務機構,成了真正的特務頭子,也開啟了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吳國楨對特務橫行、踐踏人權﹐十分憤慨,頻頻向美國官員抱怨。而他兼掌台灣省保安司令,實權卻操在副司令彭孟緝手中。彭眼中只有蔣經國﹐根本不把吳國楨放在眼裡,吳則偏要過問,為此與蔣經國發生衝突。蔣經國於是向蔣介石告狀,八月十一日蔣自記:「為國楨對逮捕匪諜之觀念加以糾正。」

 「吳國楨傳」記載了吳「六戰蔣經國」的經過,分別是「上海幣制改革事件」、「台灣火柴公司案」、「台灣縣市長選舉事件」、「龔德柏案」、「任顯群被誣包屁匪諜案」。最嚴重的是為了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經費問題,吳認為救國團是模仿共青團的非法組織﹐不但拒絕撥給經費,還主張將它撤銷,等同公然與蔣氏父子攤牌。

 ■國際局勢轉對吳不利

 這段時間國際環境的變化,對吳的處境更為不利。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第七艦隊巡弋台海,美援恢復。五三年一月艾森豪入主白宮,中華民國正式成為美國的反共盟邦,一度是蔣介石所依賴、美國所支持的吳國楨,重要性已不復存在。加上,美國務卿杜勒斯約見駐美大使顧維鈞,說蔣介石年事已高,吳國楨有政績,應請蔣介石少管政事等等。吳得知後,知道蔣必然不悅,時候已到,他非走不可了。

 一九五三年二月,吳國楨再度請辭,蔣派總統府副秘書長黃伯度傳話,只要吳願意和經國合作,要當行政院長或者院長兼省主席皆可,吳沒有接受。後來,蔣約吳懇談,動之以人情攻勢。吳雖感於蔣的知遇之恩,但無法苟同蔣經國的思想與做法,對蔣說:「如鈞座厚愛經國兄,則不應讓他主持特務。如果不做特務,我決盡心協助。」(上)

 吳國楨小檔案

 吳國楨,字峙之,1903年生於湖北建始。清華畢業後赴美留學,獲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哲學博士。歷任漢口市長、重慶市長、外交部政務次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上海市長、台灣省主席。1953年辭台省主席,赴美定居,後任教於喬治亞州阿姆斯壯大學。1984年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中國時報  2009.01.03
■人間---恩惠與決裂──吳國楨和兩蔣關係

黃清龍


 吳國楨對蔣的針貶可謂刀刀見骨,絲毫不留情面,蔣介石當然是聽不進去的。但蔣也不想繼續和吳糾纏,四月中旬,派吳的舊屬劉文島到美國,尋求和解。此後國府不再攻擊,吳也停戰,這場隔海砲火才告止歇。吳國楨從此流亡美國,直到一九八四年逝世未再踏入台灣一步。

 ■宋美齡居中緩頰無效

 蔣、吳關係惡化之際,蔣夫人宋美齡曾多次出面緩頰,但蔣傳位於子的心意已定,宋美齡也幫不了忙。二月廿二日蔣自記:「婦女多感情用事,一惟主觀與偏見為主,此其所以不能預聞政治也。」三月七日又記:「吳國楨之不能誠實,其玩弄手段至此,殊所不料。余以精誠待彼,而彼反以虛偽對余,可痛。」

 三月九日,吳給蔣介石上了最後一次辭呈,攜夫人到日月潭渡假,「除非辭職照准,不擬下山。」接下來幾天,蔣日記接連出現批評吳的內容。三月十四日寫道:「國楨驕矜失信,令人絕望。至柔容態傲拙,令人生嫌。因之本週又失眠矣。」三月廿八日又記:「以國楨驕矜狡詐,不能合作,故省政阻滯,非決心改組,不能再求進步矣。」

 四月四日,美國新大使藍欽(Karl L. Rankin)到任,向蔣呈遞國書。四月六日蔣宴請藍欽大使﹐這原是使節呈遞到任國書後定例之宴會,宋美齡花了心思想邀吳國楨參加﹐被蔣阻止。蔣當天自記:「妻擬邀約國楨參加宴會,余堅持以為不可,以此人不能再予其禮遇矣。」

 此時蔣已有了撤換吳的想法,但不清楚美方反應,故暫時按兵不動。不料美國大使藍欽積極「保吳」的動作,反而幫了吳國楨倒忙。藍欽先找上總統府秘書長王世杰與外交部長葉公超,表達對吳國楨請辭的看法,希望國府妥慎處理,以免引起誤解,影響兩國關係。蔣介石得知後,四月七日自記:「藍欽用意頗善﹐但彼為外交官﹐總有干預人事之嫌。」

 ■蔣決意准辭免生後患

 隔兩天,蔣又從陳誠那裡得到同樣的訊息,四月九日又記:「與辭修談國楨辭職問題﹐乃知藍欽今晨訪問時對其談及國楨事﹐如日前與王、葉所談者相同﹐望與國楨留一餘地也﹐以免其美友對國楨交好者之誤解。彼雖言明不以大使地位說話﹐而事實上則啟干預人事之端。余乃決心批准國楨辭職﹐以免夜長夢多也。」

 四月十一日行政院通過決議,吳國楨請辭照准,任命俞鴻鈞為台灣省主席。蔣當天自記:「國楨藉美聲援有恃無恐﹐以為非他不可﹐故驕矜孤僻﹐對余亦不在心目﹐乃斷然准其辭職。」又記:「國楨辭職問題乃為三年來內部之糾紛與我對外關係最為複雜不易處理之事。最近美使雖以私人好意貢獻意見﹐但總有干涉內政之意﹐故決然批准其辭呈﹐此乃政治之加強又及進一步矣。」

 五月廿四日,吳國楨偕夫人赴美。出發當天,行政院長陳誠、省主席俞鴻鈞、立法院長張道藩、司法院長王寵惠、保安副司令彭孟緝都來送行。抵美後,吳國楨謹記張群的告誡:「上有老,下有小,凡是要三思而行。」行事盡量低調,不做不利蔣家政權的攻訐。但幼子滯台,形同人質,則讓吳氏夫婦掛慮難安,吳國楨多次致函外交部,都沒下文。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六日,吳親自寫信給蔣介石,請求准許外交部發給其子吳修潢赴美之護照,吳並語帶威脅說:「若到四月十五日尚無音訊,則楨知鈞意所在,必當採取另一步驟。」當天蔣日記記載:「忽報吳逆國楨在美開記者招待會,發表荒謬言論,其目的在希望准其次子出國,故詆政府以其子為人質……。可置之不理也。」但蔣也怕這事鬧開了,喧騰中外,對國府不利,加上藍欽從中緩頰,沒多久吳修潢的護照下來了。

 ■護清白強行刊登啟事

 一九五三年底,總統府秘書長王世杰突遭撤職,理由是「矇混舞弊,不盡職守」。十一月廿日宋美齡寫信給吳,轉達蔣的意旨,希望吳回國任總統府秘書長,吳回函婉拒。十二月初,台北開始出現謠傳,指王世杰係因暗助吳國楨套取鉅額外匯,因此去職。謠言傳的沸沸揚揚,連美國中文報都發表評論了。一九五四年一月二日,吳國楨去函國民黨秘書長張其昀,請其轉呈蔣介石,對所謂「套取鉅額外匯」事,徹底查明,公佈真相。可是,等了十幾天,毫無音訊。

 吳國楨不得已,只好自力救濟,擬了一份闢謠的啟事寄交台北老父,囑其刊登於報端。一月廿一日吳父接信後,隔天到台北各報接洽刊登事宜。當晚八時,張其昀突然造訪吳宅,稱:「啟事已呈報蔣總統,總統諭此事政府已經明瞭,請不必登報。」隔天,各報都將已收之廣告費送還。接著,紐約親國府僑報發表社論,指名攻擊吳國楨,一月廿九日,吳國楨發表公開信,嚴厲駁斥僑報的各項指控,並語出警告「請勿逼楨,使不得不言所不願言之言也」。二月七日,台灣各大報突然同時登出「吳國楨啟事」。

 吳國楨啟事能夠刊登,顯然是經過蔣拍板的。二月六日,蔣日記記載:「國楨言行漸近於威脅與越軌態度,仍應導之以理,使之覺悟復常,由曉峰(註:張其昀)代為勸慰之。」二月八日,張其昀寄信給吳,信中解釋:「前次,總裁指示不必登報者,純出愛護之意,以為此類無稽之談不必計較。今兄在紐約僑報既有公開信提及此事,則此間自亦無妨同時發表也。」

 然而吳與蔣的嫌隙並未就此化解。 二月十六日,吳國楨接見合眾社記者,談到他與台灣當局的主要爭執,在於「目前(台灣)的政府過於專權。」這些話經合眾社發表,引起強烈迴響,許多美國報紙紛紛發表評論,嚴厲批評蔣介石的專制。消息很快傳回台灣,蔣至為惱怒,二月十八日自記:「聞吳國楨在美反宣傳,謂政府不民主,運動美報反對政府。霍華德系報紙,本一向擁護我政府,而今居然以吳之談話為據,題為『警告蔣總統』,開始反對矣。吳之虛偽欺詐,本無氣質之人,惟有絕望而已。」

 ■連番炮製「吳逆」罪愆

 二月十九日,蔣又記:「吳國楨已公開反動,必欲損毀政府之險惡言行,已經暴露,若不設法防止,必將如毛邦初毀謗欺詐案之重演。彼以拋空公糧,軍民乏食,無法維持而辭職,以及其在職時擅發鈔票,應政府追究而惱羞成怒,尤其是實行耕者有其地的日期將到,而彼違抗政策,此為其辭職請病之真因。」蔣日記上批評吳國楨的說詞,如拋空公糧、擅發鈔票、拒不實行耕者有其地(田)等,幾天後(二月廿六日),成了立法院長張道藩質詢時,對吳國楨興師問罪的理由。

 二月廿七日,吳國楨越洋上書國民大會,痛陳政府六大缺失:(一)一黨專政,國庫通黨庫;(二)在軍中設黨組織及政治部;(三)特務橫行,視法律如無物;(四)人權無保障,台灣成了警察國家;(五)言論不自由,報紙停刊,記者被抓;(六)仿共青團成立救國團,壓迫學生,進行思想控制。吳另上書蔣介石,請其「慨然准許將該函交由國民大會代表公開討論,並在台灣報紙准其發表。」

 這時蔣對吳已是深惡痛絕,日記上開始以「吳逆」稱之。三月二日蔣自記:「吳逆國楨違法亂紀、挾美自重之行為,若不從速懲治,則將來第二、第三之吳國楨必相繼續出。」三月四日張道藩召開記者會,痛斥「吳逆」違法失職的經過。

 三月八日下午,吳寫給國民大會及上書蔣介石的信函寄達台北,當天蔣在日記寫道:「吳逆國楨致國大函件,其內容完全以我父子為攻擊對象,而以黨費與軍隊政工、救國青年團為其主要目標。函中且有『一人一家』等文句,其人之狡猾悖謬,實為從來所未見,痛心極矣。」三月十日,國民大會主席團開會,對吳國楨來函決議不予受理,但轉送代表參考。隔天,台灣各報刊出吳國楨致國大函全文,張道藩又向行政院長陳誠質詢,一口氣列舉吳國楨的十三條「罪狀」,國大代表也紛紛發言駁斥吳國楨函中所述各點,一時之間,吳國楨成了國人皆曰可殺的「公敵」。

 三月十七日,國民大會通過臨時動議:請政府明令撤免吳國楨政務委員職務,並應飭令吳國楨迅即回國聽候查辦。蔣介石隨即發佈命令,撤免吳之行政院政務委員一職,同日,國民黨中常會也議決,開除吳國楨黨籍。當天蔣自記:「吳逆狂妄荒唐,實為汪精衛所不及,其居心奸詐叵測,蓄意叛黨賣國至此,天下竟有如此人猿耶。」

 ■屢跨海批判刀刀見骨

 三月廿日,吳國楨第三度上書蔣介石,就一黨專政、特務組織、救國團等尖銳問題,提出了十二項質問,並為自己遭到的種種誣陷,進行申辯。蔣介石下令台灣各報一律不准刊登,但吳國楨已有防範,信函內容先於美報全文發表。蔣為此徹夜難眠,宋美齡還被惡夢驚嚇,連夜急召西醫來診,弄得官邸人仰馬翻。

 三月廿五日,蔣介石在國大閉幕會致詞時,不點名地批評吳國楨「藉外國政治勢力的保護,橫行不道,為所欲為……。」當天自記:「吳逆在美反宣傳,實自三十三年以來,共匪毒辣反宣傳後之最猛烈之一次……,初未料吳逆為其個人對美之準備工作有如此深厚與廣泛也,二十年以來,任其作漢口、重慶與上海各市市長,乃皆為其個人政治野心奠定其如此基礎,此實為今日罕有之大奸巨惡,幸於去年准其辭去(省主席),而暴露其今日叛亂之陰謀,不能謂非不幸中之大幸也。」

 三月廿八日,吳國楨第四次上書蔣介石,對蔣在國大閉幕詞的批判提出反駁:「鈞座之意,則凡在國外之中國人不能批評鈞座,若有批評,則與共黨無異。在國內之人亦不能批評鈞座,若有批評,即係犯上,應受處分。嗟夫皇天,是鈞座不願任何中國人批評鈞座而已耳。」

 四月三日,吳第五次上書蔣介石,直言:「鈞座之病,則在自私。在大陸則只顧個人之政權,在台灣則於苟安之後,又只圖傳權於子,愛權勝於愛國,愛子勝於愛民,因此遂走上一人控黨,一黨控政,以政治部控制軍隊,以特務控制人民之途徑。」

 吳國楨對蔣的針貶可謂刀刀見骨,絲毫不留情面,蔣介石當然是聽不進去的。但蔣也不想繼續和吳糾纏,四月中旬,派吳的舊屬劉文島到美國,尋求和解。此後國府不再攻擊,吳也停戰,這場隔海砲火才告止歇。吳國楨從此流亡美國,直到一九八四年逝世未再踏入台灣一步。

 追本溯源,蔣介石當初打出「吳國楨牌」實出於被動無奈,為了爭取美援不得不如此耳。而吳國楨事事仰承美國旨意,乃至挾美以自重,則讓蔣「憂惶不已」,而有「操之在人則亡」的疑懼。蔣、吳關係最後走向破裂,這是遠因。然而導致兩人交惡的關鍵,則是蔣傳位於子的佈局,旁人只能配合不能挑戰;偏偏蔣經國那一套仿照蘇聯共黨的統治手法,卻是受過西方教育的吳國楨所深惡痛絕的。於是乎,就像吳國楨生前不只一次說過的:「蔣先生對我的恩惠,我永遠不能忘記。但為了經國,他要殺我,我們之間只好永遠決裂了。」(下)